-
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平台建设——绳索救援模拟训练设施 发布日期:2023-07-24综合应急救援训练的重要性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,密集楼群、大型建设,造就越来越多复杂的高空环境。一旦发生事故,人员营救或撤离都是极为艰险的任务。早期消防救援长时间使用日式螺旋绳技术和部分美式标准技术,这些技术的实际使用效率及效果并不理想,每年都有消防官兵因此负伤和牺牲。 从2014年开始,北京消防总队和安徽消防总队开始正式接触欧式DRT(双绳技术)。经过多年发展,使用现代的绳索作业技术是时代的大势所趋,是技术更迭和发展的需求。 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平台介绍 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平台是一种开发消防救援人员潜能、磨练意志,培训战士高空、索道、塔吊、桥梁、电网等特殊环境安全救援技能,尤其是困于现场环境救援设备受限、单纯依靠绳索技术救援技能的训练设施。通过设计模拟情境,对人的生理、心理有意识施加影响,使参训者在受训过程掌握安全救援技巧。提升参训者心理素质、增强体能及意志力,提高特殊环境的救援技能,达到熔炼团队、提升团队合作与救援效率的目的。
-
绳索边缘保护的目的 发布日期:2023-07-24绳索很少自己断裂;边缘处的切割和磨损会造成绳索失效。 从以往绳索在登山和洞穴探险事故中发生故障的历史来看,大都与绳索遭受磨损或在边缘弯曲时受到冲击荷载有关。移动的绳索接触任何表面都可能发生磨损。通常,绳索弯的越厉害,遭受的磨损程度越大。在装卸荷载时将固定绳索蹭来蹭去所带来的风险非常大。 在边缘处弯曲的绳索会导致绳索受损。弯的越厉害,绳索受的影响越严重。绳索在边缘处遭受冲击荷载,同时伴有侧向滑动,可能导致纤维的断裂,并最终导致失效风险的发生。 与边缘保护对救援系统的保护相比,它对垂降绳索或固定绳索的保护更重要。因为人员在绳索上移动时,总是会造成绳索在边缘处的移动。随着绳索长度的增加,摩擦的危险明显增加,边缘处的锯断量也随之增加。
-
地震小屋 发布日期:2023-07-24地震小屋被设计成了一个倾斜的震后房屋模型,看着很简单,但是小屋整体的设计体现了地震发生后房屋被破坏的模样,虽然我没真正的见识过地震,但是在这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是有多么强打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大地震来临之后几秒钟之内房屋就会变成这样。然后我们分组4个同学一组,进入体验屋内体验地震模拟,进去之后有专门的把手让我们扶着避免一会模拟地震的时候摔倒,房间内陈设是一个普通的书房模样,书本、书桌、台灯等等各种物品散落的到处都是,工作人员提醒到这些物品都是被固定的,虽然看着危危可及但是为了保证体验人员的安全,都进行了固定处理,就算一会“地震”来了也不用怕被砸到。所以我么四个放心的站在“房屋”中间,互相搀扶并扶着扶手,然后“地震”来临,一阵摇晃身体随着震动摆动,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,如果没有扶手我肯定摔倒了,而且身体有点不受控制站不稳、有点恶心。震级开始加强,摇晃的更厉害了,身边的一位女同学已经坐在了地下。工作人员看到这样就停止了体验进行,然后我们来到小屋外面,旁边有医护人员对那位女同学进行了简单的检查,没有问题。剩下的同学依次进入小屋进行体验,不过后面都是低级的震级体验。随后所有同学体验结束之后,我么又参观了4D动感电影馆享受了一次特效座椅。
-
地震平台 发布日期:2023-07-24在我们的脑海里每每提起“地震”两个字,总是心有余悸的想起1976年唐山大地震、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雅安大地震。这几次级别较高、伤亡惨重的地震让黎明百姓遭受了的灾难和失去一切的痛苦。虽然国家和人民给予了及时的救助,可是又有谁能救助得了失去亲人、失去家园的心情呢!又有谁能预测得到天灾人祸的到来呢!